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氣象因素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影響.pdf
- 资源描述:
-
1、【5$】yA1Y杨华艳1 ,杨卫彬2 ,王彤3(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2.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00;3.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102)K1:通过分析气温、气压、湿度等各个气象因素及气象综合因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初步认为低气温、高气压和高湿度时对患者关节疼痛的影响较明显。1oM:气象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响ms|:R255.6DSM:BcI|:1006-3250(2008)06-0433-03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病变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理较
2、复杂,诱发因素也很多,目前多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据统计,约90%的RA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有报道在气候湿度变化大的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高;一些风湿患者就诊时常主诉天气变化前锋(锋即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经过时症状加重,尤其是雨前疼痛加重,雨后疼痛减轻。研究表明,气象因素的变化与RA有着密切的联系。1D“?M”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体必须顺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1就有关于人和自然界关系的论述,如灵枢邪客1云:“人与天地相应者也”;灵枢岁露1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中医学以四
3、季六气为中心,把气候及天气变化对于人类生命活动的影响充分体现在其生理病理、诊断与治疗、养生康复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且又完整的气象医学理论2 。森和等 3用17-KS(肾上腺皮质激素)排泄量作为内气(肾气)的代表指标,用季节、气象等要素反映外部环境变化,应用多变量解析法对“天人相应”理论进行了探讨。结果证实,17-KS年周期与四季周期对应,发现夏季高、冬季低的规律,并且不快指数(代表气温、湿度的综合指标)、气温的变化周期与17-KS排泄量相同。周晓平4则从气象医学理论方面探讨分析了中医学中卫气与人体热代谢在生理功能和病理特征方面的一致性,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的实质所在。同样,气候的
4、变化对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也有一定的影响。李梢等5 通过调研分析822例风湿病患者疼痛始发率与太阴月周期之间的关系,发现其疼痛的太阴月起始发作日期存在呈Lorentz线型变动模式的近似月节律,并随之月相始生、渐盈、望、渐亏、空的朔弦望晦周期性变化,疼痛始发率也在各阶段同步呈现出极显著或显著性差异。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用整体的、动态的、辨证的观点去把握健康与疾病,更符合人体的运动变化规律,这也正是中医学的优势所在。2HqM1=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其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正气不足,二是风、寒、湿等邪外袭。如素问痹论 1指出:“风寒
5、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素问评热病论1 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内外合邪在痹证发病中的重要地位。葛林宝等6用豚鼠做风寒湿痹造模时,从神经组织学、神经传导速度、传递速度、运动终板径长及腓肠肌亚显微结构方面进行观察,证实了风寒湿环境的致痹作用。王绪辉7在国内首先利用自制的痹证造模箱,使家兔关节局部出现了部分炎性改变。王安民等8观察到外界寒湿因素(1517冷水中游泳5min7min,每日1次,连续7d),能加重大鼠胶原诱性关节炎(CIA)关节局部病变,但是采用上述单纯的寒湿因素造模并未引起动
6、物的任何病变。肖长虹等 9从外邪致病的角度出发,在大鼠胶原诱性关节炎的基础上给予风寒湿、风湿热两种不同的条件刺激,同时给予葡萄菌肠毒素B(SEB)外涂,二者共同作用,成功研制出符合中医病因病机特点的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RA中医病证结合模型。这提示我们中医关于痹证的风寒湿病因说,不能仅仅理解为异常的气候条件,而可能是在异常气候条件下导致某些易感因素及感染源刺激机体而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申洪波10观察了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用CCP多肽抗原免疫后,诱导体内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RA相关自身抗体的产生,而环境因素(湿热和寒湿环境)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增强了自身抗体的表达,使4332008M1462
7、008.Vol.14.No.6 SD$DChinese Journalof BasicMedicine i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病情加重。研究显示,环境因素严重影响 Ig、RF、CRP、anti-CCP(抗环瓜氨酰多肽抗体)及APF(抗核周因子)、AKA(抗角质蛋白抗体)、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IL-1阳性细胞的表达,并加重了关节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导致关节骨质疏松,骨小梁断裂;湿热环境(湿度 95% 100%,温度 3033,每日1h,连续 9d)对IgA、IgM、RF、CRP、anti-CCP、APF、AKA、RA33以及VEGF阳性细胞数、
8、MOD(平均光密度)值、IL-1阳性细胞MOD值的影响比寒湿环境(相对湿度95% 100%,温度710,每日1h,连续9d)更严重,湿热环境对关节病理学影响也较寒湿组更为严重。3yRAY气象因素通过皮肤、呼吸、感觉系统等影响人体。袁嘉丽等 11提出,外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变化及污染产生的有毒生物因子,可破坏人体内微生态平衡,导致邪正相争而发病。现代亦证实了关节痛的发作与气温、湿度、气压的变化,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关系。3.1气温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 3012 。尹旭辉等 13观察了寒冷对正常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验组暴露7d后NK活性、IL-2产生能力、细胞培养上清IgG含量
9、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sai等14通过研究29名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后,认为患者关节的疼痛程度与气象因素如气温、湿度、大气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当天气剧烈变化(日平均气温急剧下降超过5时),如在寒潮来临后1d,患者关节疼痛程度与寒潮来临前1d及寒潮当天相比明显加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短时的天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直接更明显。研究中他们还发现,患者关节的肿胀程度与气象要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同样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裴国献15认为,高温可使人体免疫功能减退,免疫细胞在40时即可受到抑制,43时则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3.2湿度人体对气温的感觉与湿度关系
10、很大,机体最适宜湿度为气温 15 20时, 相对湿度 45%55%;气温25时,相对湿度20%16 。在高湿度时,环境温度达30即可使安静状态下的人体体温升高、脉搏加快、汗蒸发率下降,35时这种影响更为显著15 。如果湿度高达80% 100%,这时无论气温条件如何,潮湿的空气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16 。刘光华等 17 在外湿对造模脾虚小鼠免疫学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在环境湿度过高的异常刺激下,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处于较低水平,表现为淋巴细胞转化率、CD4 、IgG、IgM的下降和CD8的升高。Patberg等18在研究RA时提出了“局部小气候”假说可能是影响其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即纯气
11、象因素作用对皮肤的影响不仅包括自然界气象因素,也包括阻止汗液蒸发的因素如穿衣情况及居住的室内环境。研究后发现,RA引起的疼痛与局部小气候中的湿度对患者皮肤的影响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周惠琼等19在研究RA危险因素时运用单因素分析发现,住房和工作环境的潮湿与RA的发病有关,但多因素分析时无统计学意义。夏廉博20曾观察了1个群体中关节痛发生率与湿度的关系,发现当逐日相对湿度上下变化大于10%时,关节痛病人就明显增多。3.3气压高气压天气使人感到舒适,而低气压天气则容易诱发各种疾病。人体对气压的变化,一般都能很好地适应,但如果在短时间内气压急剧变化,人体便可能不适应。夏廉博 20观察了一个群体中
12、关节痛发生率与气压的关系,发现当逐日气压变化升高或降低10mb以上时,关节痛病人就增多。气压突变可能影响局部细胞内外体液与电解质的平衡,而关节炎患者病变组织不能及时随天气变化排出细胞中的液体,致使病变部位的细胞压力比周围的正常组织高,从而引起病变部位的压胀和酸痛感。3.4气象综合要素对RA的影响1985年Patberg 等21就提出RA患者关节疼痛与气温和气压明显相关,而与湿度无明显相关性。邱伙新22认为,风寒湿三气引起的痹证是低温应激诱发红细胞刚性升高和血浆黏度升高的人群血液流变性异常介导的疾病。任传成等23运用模拟气象条件观察气象因素对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发现低温组、高压组和低温加高压组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