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高中历史 选择题综合选练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2019高中历史 选择题综合选练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 资源描述:
-
1、1选择题综合选练题李仕才1 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这旨在强调A. 嫡长子的特权地位 B. 血缘与政治的结合C. 宗法尊卑等级关系 D. 宗法制的社会作用【答案】C【解析】材料中引文大意为:国君有管领宗族、聚合族人的职责,在全族晏饮时,族人与国君在序昭穆和年后依序列入座,但是族人就座时不能太靠近国君,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以此来表示对国君的尊重,说明了宗法尊卑等级关系,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等级关系,没有对嫡长子特权进行阐释,故 A 项排除;材料中无法得出血缘与政治的关系,故 B 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宗法制的等级关系,没有对社会作用进行阐释,故 D
2、 项排除。2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答案】C 材料“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故 C 项正确;郡县制是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是实现统一的保障,故 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故 B 项错误;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废除了贵族特权,并未强化官僚阶层的政治特
3、权,故 D 项错误。3汉朝时廷议是皇帝临时召集的,人员和时间不固定,决定的事情仅供皇帝参考。唐朝宰相在政事堂议决政事。宋朝宰相以外还有执政,就是副宰相,这个人数比唐朝要多。宋朝是由宰相和执政议决大政。这表明唐宋时期A. 中央官员职责分工更加明确 B. 宰相权势和地位持续下降C. 决策群体扩大和决策制度化 D. 政治决策的效率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AB 材料无法体现;根据“汉朝时廷议是皇帝临时召集的,人员和时间不固定,决定的事情仅供皇帝参考” “唐朝宰相在政事堂议决政事” “宋朝是由宰相和执政议决大政”体现出决策制度化,根据“人员和时间不固定” “这个人数比唐朝要多”表明决策群体扩大,故 C
4、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治决策的效率不断提高” ,排除 D。4罗马外事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时,既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能完全依照异邦人的法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切实可行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便称自己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由此形成了万民法的概念。这反映了( )A. 万民法逐步取代公民法 B. 万民法出现于帝国时期C. 罗马公民范围不断扩大 D. 万民法具有灵活性特征【答案】D【解析】材料讲述的是罗马外事裁判官在审理涉外案件时的灵活运用,导致万民法概念形成。材料没有万民法取代公民法的信息。所以 A 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万民法概念的形成是因为罗马法官的灵活通融,并非强调万民法出现
5、的时间。所以 B 不符合题意。罗马公民仅指罗马本族人,是一个政治概念。材料没有关于罗马公民范围的信息。所以 C不符合题意。材料提及万民法产生在审理涉外案件时,既不按照公民法,也不按照异邦人的法律, “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 。可见万民法具有灵活性的特征。5英国革命期间,议会中有人说:“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 99 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 ”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2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这说明当时英国A. 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B.
6、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C. 欲为革命披上合法外衣 D.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等信息可得出要限制国王的权利,并不是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故 A 项排除;材料中的引文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的两难,在这两难之间,他们选择了妥协,采取保留国王,创立了一种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再结合材料中“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等信息可以得出君主立宪制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故 B 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如何选择代议制,而不是阐释革命,故 C 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妥协,但并不是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故 D 项排除。6美国独立
7、后,各州对外贸易政策因利害关系不同而显得十分混乱,各州强烈要求对国外输入美国各地的货物征收关税,并详细规定与外国的贸易关系,以稳定市场、扩大国内贸易。这表明A. 美国此时并未实现真正的独立 B. 经济发展需要强化中央权力C. 经济混乱导致各州间冲突不断 D. 邦联结构造成美国经济落后【答案】B【解析】A 不符合史实;“各州强烈要求对国外输入美国各地的货物征收关税,并详细规定与外国的贸易关系,以稳定市场、扩大国内贸易”表明随着美国经济发展,各州要求强化中央权力,故 B 正确;材料无法显示“各州间冲突不断” “邦联结构造成美国经济落后” ,排除 C、D。71875 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人们
8、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 ;左派则把他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这说明( )A. 该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 B. 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C. 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 D. 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热情不高【答案】A【解析】法国 1875 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和斗争的产物,双方都不大满意,故在一片冷漠中通过,故 A 正确;左派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故 B 错误;右派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 ,没有体现右派的主张,故 C 错误;法国 1875 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和斗争的产物,不能说明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故 D
9、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法国1875 年宪法 ,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法国1875 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和斗争的产物,共和制政体得到最终确立,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81913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制本国史写到:“法、美、俄等国,皆援例缔约交涉始多,而鸦片之尽至咸丰时竟弛之,而征税矣。于是流毒遍于中国矣。 ”可见,该书注意到了A.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B. 南京条约未能真正地贯彻执行C. 帝国主义已结成侵华的联盟 D. 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答案】A【解析】该书注意到鸦片战争后法国、美国、俄国援引南京条约和中国签订条约,鸦片战争未能
10、禁止鸦片、以至于鸦片流毒中国 。说明该书注意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故 A 正确;B 不符合史实;C 材料无法体现;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D 表述错误,排除。91853 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 ,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 ”导致这一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是A. 区域经济差异 B. 列强侵略深入 C. 抑商政策松弛 D. 国内政治形势3【答案】D【解析】1853 年,正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由于清政府恢复不了长江水道的畅通,就不得不放弃封建专卖的“淮盐行楚旧法” ,而承认“私盐”的合法化,故 D 正确;A、C 不是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