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玉校长: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doc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周玉校长: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docx
- 资源描述:
-
1、周玉校长:让记笔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2015 年 10 月 01 日 11 时 17 分 44 秒浏览次数:7294哈工大报讯(周玉/文)为了写资本论,马克思阅读了 1500 多种书,留下了 100多本读书笔记;列宁在研究帝国主义专题读了 148 本书、写下 60 多万字的札记;毛泽东提倡不动笔墨不看书,一本约 10 万字的伦理学原理上就写了万余言的评语让人震撼的数据、故事背后,是他们广泛阅读、勤记笔记的精神。在信息化时代,知识获取更加方便快捷,“记笔记” 似乎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意味着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一种文化的渐行渐远。今天重拾这个看起来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想谈谈我对
2、于记笔记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唤起大家对于“笔记”的记忆与再认识。让记笔记成为一种习惯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人保持着上课、开会、阅读、学术交流时记笔记的习惯?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习惯吗?我们又是何时把这个习惯淡忘了?我想大多数人都曾有过记笔记的习惯。那时没有电脑、没有网络,信息不这么发达,所以我们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抓紧一切时间记录那些让我们觉得弥足珍贵的知识、那些启发我们思考的线索、那些可能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我们的一些创意与成果,也许就缘于那些随手记录下来的笔记。可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笔记却记得越来越少。上课,我们可以下载相关课件、拷贝老师的 PPT、上网搜到需要的内
3、容。看起来学习的方式更加轻松了,但并没有经过系统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有些知识变得似是而非,有些观点变得人云亦云,有些宝贵的想法一闪而过。海量信息的冲击淹没了我们对知识的选择与吸收,许多知识还没有好好消化就成了过眼云烟。叔本华说:“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那么如何让读过的东西刻骨铭心?记笔记是十分重要的途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学而思”的过程,是“解惑”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记录、整理、提炼、加工、思考、理解、消化、吸收、创造、提高的过程。正如在斯坦福和哈佛大学连续拿 A:如何学得更快,思考更灵活一书作者皮特
4、罗杰斯所说,“你要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精华。记笔记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记好笔记是学习好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有研究发现,相比不记笔记的学生,那些记录笔记的学生成功记住学习内容的几率高出 7 倍。笔记不仅是在听课过程中记录的重点和难点,更是自身思考和总结的智慧结晶。可以说,笔记是买不到的教科书,其价值远超过教科书。我还记得上大学时用的教科书,每一章后面都贴着一张纸,那是一份特殊的笔记记录的是我们总结提炼的这一章的精华。这种方法让书越读越薄、知识越学越精。这就是笔记的力量。有人说我们 77 级学生是记笔记的能手,这话不假,因为当时教科书很少,参考资料匮乏,学生在课堂上拼命地记笔记,课后复习也
5、靠看笔记。这样反而使我们在记笔记中受益匪浅。由于形成了习惯,后来有了教科书和参考书,也仍然坚持记笔记。我本人就是记笔记的终身受益者。俗话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爱默生说: “灵感就像天空的小鸟,不知何时,它会突然飞来停在树上。你稍不留意,它又飞走了。”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学会记录那些随时出现又随时消失的灵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记笔记成为一种修养读书使人明智、使人进步、使人完善,比读书更重要、要求更高的是记笔记。通过笔记可以记录读书过程的所思、所感、所得,让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深深融入自己的头脑、融入自己的内心。因此记笔记不仅应该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更应当成为内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