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发展纲要讲座.pp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发展纲要讲座.ppt
- 资源描述:
-
1、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讲 座,刘先明 2012年4月1日,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武汉工程大学客座教授,曾担任北京空军十总队、书香连锁酒店等单位的文化顾问。上海铁路局、九寨沟风景区等40多家单位借鉴了精细管理工程。曾为大庆油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海尔、海信、红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三院、武汉国资委、苏州党校、京煤集团、陕西煤化、汾西矿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20工厂、北京空军十总队、中船重工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储粮、中平能化集团易成公司、胥城大厦、书香连锁酒店、辽河油田、中原油田、江苏油田、镇海炼化、上海石化、天津石化、首都机场、上海铁路局、山东农行、吉林
2、邮政、四川电力、潍坊报业集团、潍坊地税局、新华联集团、中铁四局、安徽交投、湖北路桥、内蒙古移动、北京贝尔、北京朗姿服装、上海医药、海南永青、安徽和威、黄山永佳集团、山东瑞星化工、山东鲁西化工等百余家企业提供了企业文化、精细管理工程、文化营销、品牌推广、人力资源管理、客户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咨询、培训服务。2001年首创性提出了“岗位主人翁”的新概念; 2005年首创性提出了煤矿 领导“捆绑式下井”的新观点。2002年在天津、东莞两民营企业首创实践了“签约总裁”和“签约总经理”的咨询新方式。曾被中国企业评价协会(隶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聘为第二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活动的评审工作专家;2004年被评
3、为中国十大培训师;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企业管理咨询大师;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行业百名功勋人物”;2009年被推荐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或建国60周年创新人物”;享有“红色咨询师”的雅称。联系电话:13910823978;QQ:275399245; E-mail:,刘先明简介,目 录,一、质量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二、纲要的起草背景与过程 三、纲要的基本内容 四、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 五、五大任务 六、五大重点工程 七、质量监督管理 八、质量发展机制与环境,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既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
4、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建设质量强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一、质量发展的基础与环境,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1960年6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强调“数量不可不讲,质量要放在第一位,要提高质量、规格,增加品种”。这是第一次强调把质量放在第一位。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在经济建设中要把产品质量放在突出的位置。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采用先进标准,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以质取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5、,“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方针,全面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水平。,一、质量发展的基础与环境,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质量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标准、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坚实的质量基础;要加快转变
6、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需要可靠的质量支撑;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也需要更强的质量保障能力。,一、质量发展的基础与环境,但是,我国质量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质量水平的提高滞后于经济发展。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产品、工程等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比较严重。2011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为12.5%,不合格产品的绝对数还很大。质量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生产经营者质量诚信缺失,肆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损害国家信誉和形象。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
7、质量竞争力还不够强,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一、质量发展的基础与环境,199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以来,全民质量意识不断增强,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改善,主要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其中,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从1996年的75%提高到2010年的87.6%,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稳步提高,质量竞争力逐步增强。一批国家重大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服务质量有较大改善。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及社会事业领域
8、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计量检测、认证认可及质量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各地质量兴(强)省、质量兴市(县)活动广泛开展,全社会重视质量的氛围初步形成。,二、纲要的起草背景与过程,鉴于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已经到期,编制新一轮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保证国家质量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十分必要。201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报国务院审批的专项规划整体预案的通知,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质量发展纲要)列为“十二五”期间报国务院审批的95个专项规划之一。质检总局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
9、部、交通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人民银行、国资委、工商总局、统计局、旅游局等14个部门共同编制2011至2020年质量发展纲要,明确中长期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要求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动员全社会重视质量,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工作,提升质量水平,建设质量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质量保障。,二、纲要的起草背景与过程,质量发展纲要起草工作于2010年3月份启动,历时近2年。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成立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还成立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组长的编制工作专家咨询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质量管理分院研究人员参与了前期调研、提纲框架设计、专题研究与修改完善等工作
10、。先后召开了16次起草工作会议、5次部门和行业论证会议、3次地方调研座谈会、2次中央企业座谈会以及2次专家咨询论证会,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纲要初稿,于2011年11月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对纲要初稿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再次征求了14个会签部门和中组部、教育部、监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法制办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后,形成纲要送审稿。2012年1月11日,国务院第189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质量发展纲要。2012年2月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国发20129号)。,二、纲要的起草背景与过程,纲要是新时期促进质量发展、支撑我国社会进步、改变国际形象,提高全
11、民族生活质量、建设质量强国的行动指南。建设质量强国是纲要的灵魂,全面创新是纲要的鲜明特征。纲要适应了国家发展的新需求、百姓权益的新希望、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新格局。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将质量水准与人的发展有机结合,强调人为质量之本、质量之源。 颁布实施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质量工作的结果;是国家质检总局以及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凝聚共识,鼎力支持的结果。,二、纲要的起草背景与过程,(一)质量发展纲要基本框架分为9个部分: 1、质量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2、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 3、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 4、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12、5、创新质量发展机制; 6、优化质量发展环境; 7、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8、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9、组织实施。,三、纲要的基本内容,(二)质量发展纲要设置了6个专栏:为了丰富质量发展纲要的内容,参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其他规划的体例,设置了6个专栏: 1、质量发展主要目标; 2、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3、品牌建设重点措施; 4、标准化工作重点; 5、认证认可工作重点; 6、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三、纲要的基本内容,(一)指导思想:质量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强化法治、落实责任
13、、加强教育、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建设质量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四、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二)工作方针: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诚信守法,夯实基础,创新驱动,以质取胜。“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诚信守法,夯实基础,创新驱动,以质取胜”,这24字工作方针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四、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二)工作方针: 1、“以人为本”是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将以人为本作为质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质量发展的总方向。 2、“安全为先”是质量
14、发展的基本要求。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发展质量必须以安全为先。将安全为先的理念贯穿于质量发展过程的始终,只有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展质量。 3、“诚信守法”是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和质量法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工程。要引导生产经营者增强质量诚信意识,自觉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做到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保障质量安全。,四、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二)工作方针: 4、“夯实基础”是质量发展的保障条件。深化理论研究,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技术支撑基础、人才培养基础,推进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以及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 5、“创
15、新驱动”是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质量事业发展涉及面广、影响要素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开创性、技术性特点,需要以创新作为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创新科学技术等手段,提高质量事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将质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6、“以质取胜”是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好字当头、质量第一;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质量先导、好中求快。坚持以质取胜,就是要发挥质量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增强我国产品、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三)发展目标:采取时间长短结合、定性定量结合、与国家“十二五”规划及其他规划目标结合的方式,分别设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