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pp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7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ppt
- 资源描述:
-
1、第七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第二节 核心边缘理论,第三节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早期的空间极化发展思想增长极(growth pole)概念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提出。他通过对实际经济活动的观察,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普劳克斯所提出增长极中的“极”是指推动型的企业及与其相互依赖的产业部门,而不是地理空间中的“极”.,布德维尔对增长极概念的转化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在1957年和其他许多学者一起将极的概念引入地理空间,并提出了“增长中心
2、”这一空间概念。1966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波及下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型产业的特征,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市场扩展和生产发展的速度快; 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产业关联性强 生产分布具有高度的空间集中倾向,产品市场十分宽广 产业的企业规模比较大,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负效果(极化作用)正效果(扩散作用) 规模经济效应 聚集经济效应,第二节 核心-边缘理论,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
3、衡发展的区域系统。,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一)前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产值比重小于10%,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小。城镇发展速度慢,各自成独立的中心状态。,一、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二)工业化初期阶段,城市开始形成,工业产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在10%25%之间,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差异扩大。,(三)工业化成熟阶段,快速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在经济中比重在25%50%。核心区发展很快,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四)空间相对均衡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出现资金、技术、信息等从核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流动加强。整个区域成为一个功能上相互以来的城镇体
4、系,形成大规模城市化区域,开始了有关连的平衡发展。,三、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划分,(一)核心区域,弗里德曼所指的核心区域一般是指城市或城市集聚区,它工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长速度快。,(二)边缘区域,边缘区域是国内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它又可分为两类:过度区域和资源前沿区域,过度区域又可以分为两类:,上过渡区域: 这是联结两个或多个核心区域的开发走廊,一般是处在核心区域外围,与核心区域之间已建立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就业机会增加,具有资源集约利用和经济持续增长等特征。该区域有新城市、附属的或次级中心形成的可能。,下过渡区域: 其社会经济特征处于停滞或衰
5、落的向下发展状态。其衰落向下的原因,可能由于初级资源的消耗,产业部门的老化,以及缺乏某些成长机制的传递,放弃原有的工业部门,与核心区域的联系不紧密。,四、核心-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核心-边缘理论对于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变化都具有较高的解释价值,对区域规划师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所以该理论建立以后,许许多多的城市规划师、区域规划师和区域经济学者都力图把该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现在来看,在处理如下几个关系方面都有一定的实际价值:,(一)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二)国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第三节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一、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二、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6、的核心,三、点-轴开发模式,四、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五、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一、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据点开发理论是地域极化理论的一种。该理论认为,由于资金的有限,要开发和建设一个地区,不能面上铺开,而要集中建设一个或几个据点,通过这些据点的开发和建设来影响与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日本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实施策略,就是据点开发策略。,轴线开发或者称带状开发是据点开发理论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区域的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将联系城市与区域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各种管道等主要工程性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集中成束,形成发展轴,沿着这些轴线布置若干个重点建设的
7、工业点、工业区和城市,这样布局既可以避免孤立发展几个城市,又可以较好地引导和影响区域的发展。,二、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核心,该理论的核心是,社会经济客体大都在点上集聚,通过线状基础设施而联成一个有机的空间结构体系。该理论的主要依据是如下两点:,(一)生产力地域组织的演变过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二)事物相互引力和扩散方式的普遍性,三、点-轴开发模式,点-轴开发中的“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 “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线路等。线状基础设施束经过的地带称为“轴带”,简称“轴”。分析和确定“点”及“轴”的位置与等级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工
8、作。,工作步骤,首先,在区域范围内确定若干具有有利发展条件和开发潜力的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发。,其次,在各条发展轴线上,确定若干个点,作为重点发展的城镇,并且要明确各个重点发展城镇的地位、性质、发展方向和主要功能,以及它们的服务、吸引区域。,再次,确定点和轴线的等级体系,形成不同等级的点轴系统。,四、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一)重点开发轴的选择,重点开发轴的选择,通常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2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3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 高的地带。 4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