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分数的应用.do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百分数的应用.doc
- 资源描述:
-
1、课 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2/15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 页的例 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 13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2、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教学例 11、出示例 1 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 1 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 1?
3、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 4 公顷相当于 16 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 125%与刚才得到的 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 125%中去掉
4、与单位 1 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教学调整 原计划多的百分数。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二、教学“试一试”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 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
5、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 1 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三、指导完成“练一练”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 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 2004 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四、指导完成练习一第 13 题1、做练习一第 1 题。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
6、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2、做练习一第 2 题。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3、做练习一第 3 题。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可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五、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教学反思:课 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2/18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二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教学内容:完成
7、第 23 页练习一第 48 题。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二、完成练习一第 48 题1、完成第 4 题。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2、完成第 5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重
8、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3、完成第 6 题。指名学生读题,理解什么是“孵化期”。然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检查正确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4、完成第 7 题。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5、完成第 8 题。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教学调整 三、读读“你知道吗”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说 2006 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 2005 年提高了0.3%?突出单位 1 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你还能举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
9、长的例子吗?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课 题:纳税的教学设计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2/19 浏览人数:1 教案内容: 第三课时 纳税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 4-5 页的例 2 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 1-4 题。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 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2、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预习题:弄
10、清什么是纳税?怎样纳税?纳税的意义是什么?疑难点:分段纳税的有关知识。 熟练地运用百分数进行纳税的计算。教学过程:一、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 2005 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 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教学调整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
11、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 2.出示例 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 50 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 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2、我们怎样计算呢?方法 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将百分
展开阅读全文
